作者點出蘋果的三大革命性影響:一是 iPhone 作為人類史上最暢銷產品,重塑了商業地景,毋需透過虛無飄渺的股價來製造價值幻象;二是 iPhone 時代的蘋果,跳脫麥金塔陷溺在生產線的拉扯拔河,擺脫傳統商業難搞的生產問題後,得以有更多彈性與空間讓品牌的詮釋力量浮出,在第一線與消費者產生連結;最後,賈伯斯非典型的價值取向(例如相當在意產品設計),也翻轉了幾十年來商學院建構的 MBA 管理文化,其中,前陣子宣布離開蘋果的設計總監 Jonathan Ive 可說是功不可沒。
Uber app 是如何發送簡訊驗證碼給你的?如果你曾對背後流程感到好奇,那麼答案就是靠 Twilio 的 API 服務,將語音、SMS 嵌入第三方的 app。編輯開始注意到 Twilio,是因為知名創投 Fred Wilson 曾說過,Twilio 當年的種子輪募資,是他見過最厲害的 pitch 簡報:創辦人暨執行長 Jeff Lawson 說要用五個 API calls 解決電信業複雜又僵化的問題,於是現場 live coding,並跟 Fred Wilson 要電話號碼,30 秒後,電話響起,電信業者角色蕩然無存。
本文由科技部落格 GigaMo 創辦人 Om Malik 所寫。他認為在矽谷瘋狂擴張、求快的氛圍下,Twilio 是少數永保初心的公司,且專注服務其最重要客群——工程師。
讀者有空可以晃一下 Twilio 官網。他們的吉祥物是貓頭鷹,典故來自 Reddit 的一個謎因「如何畫貓頭鷹」——首先畫個圈,然後剩下自己想辦法填滿。Twilio 的團隊文化亦是如此:No instruction book. Figure it out, ship it !
本集節目中,Titan 與 Maxine 從書名出發,除了告訴大家為何要讀《未來地圖》這本書,還會跟大家聊到書中的幾個主題,例如「工作」。過去兩位主持人在《星箭廣播》第二集談到 Tim Ferriss 寫的《人生勝利聖經》時,曾表示中文書名與原文書名《Tools of Titans》有點落差,但是這回的《未來地圖》,卻是個相當貼切、點出本書重要觀念的書名,甚至可能比原文書名《WTF?: What’s the Future and Why It’s Up to Us》更好,而且兩人都很喜歡作者 Tim O’Reilly 提出的「地圖」概念。除了書中四部內容的第一部《用對地圖》,Titan 跟 Maxine 還談到了第四部《未來由我們決定》的一些議題。